Slightly Open 167|在索马里过另一种人生

Slightly Open - A podcast by 老柴

Categories:

这期我们请来薇薇在斐济认识的朋友静怡,一起聊聊她人道主义粮食援助工作的真实经历。从一天打几百个电话发粮的索马里,到暴雨闷热与交织的南太斐济,她经历了战区人道主义救援现场的残酷与岛国生活的沉闷孤绝,也经历了内心的存在主义追问:选择这份工作是为了什么?真的有当初认为的价值与意义吗?她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出发——“做这个工作,不能没有亲眼见过人道救援现场”。面对这个世界的复杂性,她对意义感的笃定来自于相信“比不做要好。”选择最难的地方,是为了不再站在局外说话,是为了确认自己的交付是真实的。�时间轴:02:26| 开场:静怡是薇薇在斐济结识的朋友,她的名言:“I write shit fast”03:20| 静怡介绍:现任职某联合国人道主义救援机构驻斐济的南太平洋办公室,曾在索马里工作一年,负责筹款,给捐助方做reporting的工作04:28|在随时有可能被流弹击中的摩加迪沙工作是怎样的一种体验?办公室的墙上挂着殉职的联合国同事。为什么发粮食是一个如此危险的工作?09:16|坐装甲车上下班、住在集装箱宿舍,出屋要穿防弹衣的日子11:38|一个联合国的Duty Station是否艰苦,除了安全,也看这个地方是不是非常难以抵达15:30|人道主义救援现场:一手发粮食一手化缘。“最高记录一个月中要为780万人提供粮食援助,超过这个国家一半的人口。”“我非加班不可,因为关乎人命。”18:14|为什么选择去索马里?“来都来了,做这个工作不能没有亲眼见过人道救援现场。” 我不是唯一一个这么想的人,很多同事有共同的信念感。20:34|之前在咨询公司工作;“好像就是为了活着,但活着又是为了什么。”24:51|每天打几百个电话监测粮食发放的情况,最难的部分不是条件艰苦,而是工作的复杂性和与之而来的巨量协调。26:32|一直在极度高压的环境下的人会怎样?32:00|“我们是联合国里的cowboy, 手脚粘泥。”31:36|初到摩加迪沙的印象:“这辈子没有见过这么破的机场。”37:39|在高压状态下一年增重40斤。“好像活着也不需要那么多东西。”01:06:16|索马里两分钟历史:一切极致地缘冲突带来的深重苦难与绝望的缩影49:41|世界是复杂的:a failing state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带来的悖论55:27|当地的年轻人怎么看未来?苦难地方的人对世界的看法过于成熟。01:01:00|发粮食是一个复杂供应链系统。写报告这个工作环节背后的意义?1:04:10|知道万事万物发生的原因。所有表面的荒谬都有其背后的原因。1:10:17|一个人道主义工作者对人生意义感的反思:“比不做要好。”1:10:17|你是否都经历过人生使命感的危机?使命是“如何使你这条命。”1:15:28|小伙伴们各自人生意义的卡顿与自我追问1:27:11|结尾快问快答:—你对世界和生命的看法有发生变化吗?—经历濒死体验的时候你想到什么?—2025年最快乐的瞬间?—6岁前最深的记忆?—生命中有没有什么遗憾,是你偶尔会想起的?—作为一个INTJ,你做过的主动失控的事情是什么?�本期书籍推荐:《战争、枪炮、与选票》�本期思考:你是否想去“改变世界”?你是否遭遇过人生的意义危机?